当前位置:林则徐纪念馆 -> 资讯 -> 新闻动态
分享到:
百年沧桑和民族之魂的悲歌――评电视剧《林则徐》
发布时间:2015-08-08浏览量:
    把林则徐这样一位在中国近代百年沧桑中倔然而立,堪称民族之魂的伟大历史人物真实完整地再现于荧屏,并要对五十年代末摄制的优秀影片《林则徐》有所超越,无疑是个艰难的艺术创造工程。由福建省委宣传部和福州市委组织策划,郑怀兴编剧,宋昭导演,福建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影视部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十八集电视连续剧《林则徐》知难而上,匠心独运,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较影片《林则徐》也别开了一个生面。
电视剧《林则徐》(1997年徐正运主演)
    虽然这部电视剧仍是以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历史为背景,并以林则徐查禁鸦片、与英国殖民者英勇斗争的伟大历史功业为主要描写内容,却融进了创作者较强烈的当代意识和现实感受,力图从一个较开阔的思想艺术视角和较深邃的历史文化层面进行创构,塑造出更真实丰满的林则徐形象,也赋予作品更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与现实感召意义。这可以从作品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对烟毒泛滥、鸦片战争爆发与中方失败之前因后果的思考与描写方面
    关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烟毒泛滥、鸦片战争爆发和中方失败的前因后果,史籍早有较详尽的记载,历史学家也进行过许多研究与探讨。
    在英国方面,主要是为了占领中国的市场,建立其殖民地,榨取高额利润,以适应因产业革命带来的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中国方面,主要是清王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包括贪官污吏为争取私利对鸦片走私的纵容。林则徐严厉查禁鸦片“虎门销烟”、为维护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尊严,逼迫英方交出酗酒打死中国渔民的英国水兵的行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的嚣张气焰,他们不肯善罢甘休,便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清政府在英军战舰上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在战争中,由于昏庸的道光皇帝慑于侵略者的淫威,罢免了早己严阵以待,并多次击退英军挑衅与进攻的林则徐与邓廷桢的职务, 派琦善赴广州与侵略者议和。琦善为讨好侵略者,撤除了战备,还擅自与侵略者议订《穿鼻条约》,应允割让香港与赔款给侵略者,但侵略者并未因此停止进攻,道光皇帝只得派军对英作战,却终因国势疲弱、军备技术落后等种种因素,连连败北,最后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电视剧《林则徐》虽然基本上也是根据这些史料记载和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来描写烟毒泛滥、鸦片战争爆发和中方失败的前因后果,但还试图放开眼界和思路,从中西方两种文明的隔阂与碰撞,以及我国国民素质的角度,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考察与反省。使我们从世界格局和文明的进程中去更深刻地认识鸦片战争爆发及中方失败的内在缘由, 对我们今天坚持改革开放, 走向世界, 与国际接轨, 也有现实启示意义。
    二、在林则徐思想性格的描写方面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些出自林则徐的金石之语,显然也是林则徐基本思想性格的写照。电视剧《林则徐》的创作者总体上也是围绕着林则徐的这些基本思想性格来塑造林则徐的形象的,但为了把他的形象描绘得更真实丰满,也更具有人格魅力和现实感召意义,创作者除了更真实详尽地描写林则徐查禁鸦片、迫使英方交出杀害中国渔民凶手而与英国等国的烟贩及其利益的代表者义律进行的既有理有节、又不屈不挠的斗争过程,充分表现出林则徐作为中华民族的英雄,面对帝国主义列强无所畏惧和大智大勇的思想性格的层面之外,还着意铺设了另外几条情节线索,安排了其他人物关系和动作行为,来展示林则徐思想性格的另一些层面。
    一个是铺设了林则徐与广州的贪官污吏,尤其是贪赃受贿、纵容鸦片走私的广东水师总兵韩肇庆及其党羽王振高尖锐斗争的情节线索。描写他一到广州,便以密札要求邓廷桢逮捕他派人暗中查访到的五十名贪官污吏,而后又通过抓审王振高,举办“观风试”和委托梁文杰潜入南澳暗访等,成功逮捕了心狠手辣又诡计多端的韩肇庆。从中表现出林则徐反对腐败、刚正不阿的思想性格层面。
    另一个是描写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之间的矛盾关系。这也是全剧写得最精彩,也最具戏剧性的一对人物关系。作为同样是坚持禁烟抗英立场、清正爱国的官员,邓廷桢原先对于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是很欢迎并积极予以配合的,只是由于他所提拔的韩肇庆从中挑拨离间,也担心韩肇庆案发被捕后自己受牵连, 所以也曾一度对林则徐抱有疑心, 但经林则徐主动上门,坦诚相待,剖白心迹,终于化解了胸中的块垒,与林则徐携手同心共谋禁烟抗英大业了。由此展现出林则徐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的胸襟和性情。
    再一个是描写了林则徐与岭南名士梁文杰的交往关系。描写林则徐到广东后不住邓廷桢为他精心安排的钦差行辕,却住进了梁文杰所在的越华书院,与之朝夕相处。通过懂英文的梁文杰的翻译,从国外报纸上了解了许多外部世界的情况,开阔了眼界,
    并与梁文杰合作,翻译编撰了介绍西方各国情况的《四洲志》,以让更多的国人了解世界。由此表现了林则徐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和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剧中还描写了林则徐与思想家魏源、军机大臣王鼎等挚友的交往关系。虽然篇幅不多,但都有力地衬托、表现了林则徐的思想性格。
    当林则徐受命准备前往广东禁烟时,魏源主动提出愿为幕宾随同前往,但林则徐深知此行必须赴汤蹈火,凶多吉少,不愿连累挚友,且为国家保存旷世奇材,因而谢绝了。而当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一个伟大胜利,道光皇帝立即下旨调任林则徐为两江总督以示嘉奖时,出于对林则徐的诚挚关心,以及对广州复杂局势的洞悉,魏源也立即写信劝林则徐见好就收,赶快离开广州去两江赴任。但林则徐一方面为了与义律、与英国鸦片贩子斗争到底,迫使他们做出不再贩运鸦片来华的 “具结”,另一方面也为了进一步惩治广州的贪官污吏,还是决定暂时留下不走。由此既表现了两人间的深挚友情,又衬托出林则徐为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甘作自我牺牲的思想情操。
    同样,当林则徐临离京城,王鼎为之践行时,王鼎既庆幸朝廷能选中林则徐作为禁烟的钦差大臣,又为林则徐将面临的重重艰难而担心,而林则徐则向他慨然剖明心迹道:“恩师,死生,命也;成败,天也。我早已将祸福荣辱置之度外了,只要有利于国家,我就会竭尽所能去做,一定不辱师门”,使王鼎深受感动,从而在朝廷中对林则徐鼎力支持,直至最后为恳请道光皇帝爱惜林则徐这国家栋梁之才而悬梁自尽,以死相谏。在表现出王鼎这一代忠烈名臣的高风亮节的同时,也把林则徐的思想品性以及他的人格魅力衬托得更鲜明突出。
    此外,剧中还穿插描写了林则徐与夫人郑淑卿、孙子麟儿之间的天伦之情,描写了林则徐与灾荒年囤积居奇的兰国舅的一场智斗,以及收伏曾经受韩肇庆指使,想刺杀他的海盗首领乌龙为水勇,共同抗英等人物与情节,也从另一些侧面丰富了林则徐的艺术形象。
    我们知道,就社会身份而言,林则徐属于文人士大夫阶层。创作者把握他的形象,描绘他的思想性格也没有离开他的特定身份。甚至可以说创作者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以中国优秀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来理解、描绘林则徐的思想性格的。中国优秀文人士大夫所持的一些基本价值理念和情感方式,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舍身取义,以及崇尚为人正直,为官清廉,胸襟开阔,光明磊落,待人宽厚,嫉恶如仇等,都在林则徐的思想性格中得到体现。如果我们承认中国优秀的文人士大夫应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主要承传者的话,应当说,在《林则徐》这部电视剧中,创作者所描绘的林则徐的艺术形象所具有的民族优秀文化的内涵无疑是很深厚的,对于我们在改革开放中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很有现实感召意义的。
    历史剧创作应当具有当代性,而这种当代性的关键是要在历史题材和现代精神之间找到一个联结点。诚如黑格尔所说:“这些历史的东西虽然存在,却是在过去存在的,如果它们和现代生活已经没有什么关联,它们就不是属于我们……历史的事物只有在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时,或是只有在我们可以把现在看成过去事件的结果,而所表现的人物或事迹在这些过去事件的连锁中形成主要的一环时,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历史的事物才是属于我们的。”他还认为艺术的当代性“就在于替一个民族的精神找到适合的艺术表现。”电视剧《林则徐》的创作者从强烈的当代意识和现实感受出发,把握这一历史人物题材作品的创构,从堪称民族之魂的林则徐身上寻找与当代相联系的民族精神的连接点, 并为此而突出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性格和动作行为中与我们今天坚持改革开放、反腐倡廉、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紧密相联系的部分,使得这部作品具有了较鲜明的当代性;而不拘囿于史料记载和历史学家的研究结果,力图从一个较开阔的思想艺术视角和较深邃的历史文化层面上反思与表现一百多年前那场中华民族的历史大悲剧的成因,在赋予了作品以较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强化了作品的当代性。
    所以,尽管这部作品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还是一部值得称道的好作品,是一首深沉凄怆的百年沧桑与民族之魂的悲歌。
林则徐纪念馆版权所有 © 2019 林则徐纪念馆    闽ICP备13007429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469号       访问总量:299995    今日数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