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林则徐纪念馆 -> 资讯 -> 媒体关注
分享到:
昨天的历史是今天前行的力量――习近平在闽、在榕保护文化遗产纪事引起各界热烈反响
发布时间:2015-01-09浏览量:
    继前日福建日报刊发长篇通讯《“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习近平在福建保护文化遗产纪事》等文章后,昨日本报以此为基础推出《千年文脉滋养有福之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福州范本”》等稿件。连日来,两组报道在福州、省内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更吸引了来自省外的关注,有回忆,有赞赏,更有展望。千年薪火相传的文明,给福州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更为今人前行注入强大的力量。
    感念文脉代代相传
    福州文化圈最近弥漫“怀旧”之情。
    民俗专家方炳桂这几天常从书架上取下十几年前自己所编的《福州老街》《福州老行当》等几本书,重新翻阅。“你们稿子里所提的《福州古厝》那本书,和我这几本是作为福州民俗文化丛书同时出版的。当时编书的时候,我还不觉得这些老街、老文化有多重要。现在回头看,很多东西就在发展中消失了。幸好,这些年,福州城里上至政府下到民间,始终捍卫着这座城市的根。我也有幸能成为捍卫者之一。”这段时间,方老正潜心收集“即将消失的闽都文化”,这里面有实物,也有文章等记载。他说:“做这些是要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记忆。”
    昨日,我省著名文史专家、省文史馆原馆长卢美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天,看习近平同志在福州保护文化遗产的事迹与亲撰的序文,可知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他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身体力行,作出榜样。”
    卢美松说:“福州有福,因有这样充满历史文化情怀的领导呵护,得以保存和修复了许多文化遗产。希望现在和将来的城市领导者和建设者们,能为传承城市文脉与优良传统,代代接力,薪传文明火种。”
    点赞福州保护之路
    通过网络搜索,福建日报和本报的两组文章已成热点,从本地的福建之窗、东南网,到全国的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新浪网等众多网络媒体纷纷转载。不仅如此,稿件还通过微博、微信迅速流传开来。这不仅让福州人得以更为深刻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更让福州的美名广为传播。
    昨日,温州日报政经中心主任编辑章会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这两组稿件。就在去年8月,她曾随该报寻路改革采访小组来榕采访,当时采访的主题就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当时感触就很深,看完这组稿件后更深。”她归纳道,“一个就是历届福州政府始终把文化保护摆在核心位置,从法律政策到保护修复,循序渐进,造就了这么一座温润雅致的古城。第二是福州人对自己的文化很了解而且有着很强的保护意识。就算是街头巷尾的普通百姓,也能说出几处史迹,道上几个典故。”
    她引述当时所写稿件中的原话来形容对福州的印象:“福州坚持了法规先行、政府投入、专家参与的保护之路,通过一幢幢古建筑,福州人记得住乡愁。在众多沿海开放城市大力推进城市改建时,福州就像一位大度长者,在前进的路上认真守护自己与祖先的一脉温情,让她的人民生活得更有踏实感。”
    点燃传承发展激情
    两组报道更在我市机关单位内掀起热议,大家表示,要传承“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的精神,在今后的保护开发道路上开拓创新,推动省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非常激动,非常亲切。”昨日,福州市社科联主席林山一连用了2个非常来形容他两日来读报的感受。他说:“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挖掘和传承,福州、福建如此,全国也应如此。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如此,对其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如此。切实保护好文化遗产,过去如此,今天如此,明天,还应如此。”
    昨日,市文物系统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学习了本报相关报道。市文物局局长吴聿建表示:“要化鼓舞为动力,要担起一份责任,传承一份精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先人留下来的文物,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下阶段,市文物部门将着重推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州海丝文化遗产点、涉台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此外,市文物局还将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新路子,以展示文物固有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提升社会效益和教育功能。
    作为全市文化遗产的运营者,福州文化旅游投资集团也组织了对两组报道的学习。集团董事长林敬金表示:“今后我们要运营好福州的文化遗产,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使开发有利于保护,使它们成为福州文化旅游内涵的点睛之笔。”集团下一步将着重进行优化组合,加强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等有机串联,形成优势互补、互促发展,丰富福州史前历史到近代历史发展演变内涵;更要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观念,加强“三维对接”,积极对接华侨城集团、宋城集团,整体打包开发,扩大福州旅游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林则徐纪念馆版权所有 © 2019 林则徐纪念馆    闽ICP备13007429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469号       访问总量:329472    今日数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