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君尧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文化、历史文献、区域文化,著有《中国古代海洋文学》《闽都文化简论》,发表论文100多篇。讲座中,他从琉球国的前世今生谈起,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讲述了琉球与福州之间的密切关系:明清两朝琉球册封使中的福州人;闽人三十六姓后裔中的杰出代表;琉球救国复国运动与福州。
赵君尧研究员
赵老师首先从我国与琉球之间的关系、琉球的位置、琉球国的形成和外交关系史讲起。他指出,《隋书》中最早将琉球称为“琉虬”,虬意指龙。琉球与福建隔海相望,曾是中国的藩属国,朝廷曾多次派出册封使团前往琉球。在谈及琉球国与福州之间的关系时,赵老师首先列举了福州现有的一些遗迹,如琉球馆、“琉球国十八将军”塑像、琉球墓园等。随后,他重点介绍了明清两朝琉球册封使中的四位福州人:谢杰、齐鲲、林鸿年、赵新,突出展现他们在加强中琉友好关系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赵老师阐释了“闽人三十六姓”的缘起:1392年,为方便贡使往来,明太祖朱元璋曾派遣福建舟工三十六户赴琉球定居,这些移民被称为“闽人三十六姓”。他专门介绍了后裔中的两位杰出代表:明代郑迥和清代蔡温,高度评价他们对琉球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演讲末尾,赵老师一一追溯了琉球的救国运动、复国运动、独立运动,重点介绍了向德宏、林世功这两位琉球义士的事迹。
赵老师的演讲史料丰富,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在互动环节中,观众们争相发言,提出了不少颇具专业问题,诸如:琉球与海上丝绸之路、如何扩大宣传中琉关系史等,赵老师一一作出了详细而精彩的解答。活动结束后,观众们仍旧意犹未尽,纷纷围绕赵老师身边,展开更加深入的交流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