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林则徐纪念馆 -> 研究 -> 左海讲坛
分享到:
第36期“左海讲坛”《非遗热 冷思考》暨“我们的节日 • 端午”活动精彩回顾
发布时间:2015-06-21浏览量:

2015年6月20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响应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号召——“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百姓生活。当天上午,我馆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福建省艺术馆非遗保护部副主任谭雪刚先生,带来一场非常精彩的讲座《非遗热 冷思考》。不少市民朋友们早早地来到了讲座现场,准备好笔和本子坐在前排,等候讲座的开始。

 

谭主任虽然年纪不大,却在非遗保护的工作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实战经验,形成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讲座一开始,他便与现场观众展开亲切互动,了解大家对“非遗”这一概念的认识程度,并非常幽默地说道:“‘非遗’是一个简称,是‘非常遗憾’的简称吗?……可见当前的非遗保护工作面临很严峻的形势。”随后,他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6年生效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精辟地阐释了“非遗”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强调“非遗”不只是实物,更重要的是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等无形的遗产,以及作为核心要素的“人”世代传承。

谭主任溯古论今,从有识之士的呼吁、政府的重视、民众的文化自觉等方面,详细介绍我国非遗保护的历程,引出说明“非遗热”这一文化现象。他指出,近十年来,我国非遗保护事业发展迅速: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成立各级非遗保护机构;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达到两千多项,省级上万项,其中福建省国家级项目达130多项,省级353项,名列前茅。

 

尽管“非遗”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保护,但抢救和保护非遗的工作仍然十分困难而艰巨。谭主任结合自己在一线保护工作中的经历,列举诸多真实事例,说明当前存在的问题:非遗项目的保护存在不平衡现象;缺乏可上可下、可进可出的动态管理机制;非遗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保护性破坏”摧毁非遗的精神内核等等。在谈到“如何才能让非遗热而不毁”这一问题时,谭主任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观点,尤其强调非遗必须走入百姓生活,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欢非遗。

 

谭主任的演讲,不仅为观众们扫盲了“非遗”常识,还紧扣当下热点问题,观点新颖,解读到位,引起大家深深地思考。互动环节一开始,观众们便蠢蠢欲动,争相举手要求发言。不少提问颇具有 “专业性”,例如“台湾非遗保护有哪些经验”、“对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有何看法”等,谭主任一一作出了精彩的解析。其中,在回答“福建非遗保护有哪些成效”这一问题时,谭主任还专门播放了“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2012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宣传视频,使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我省非遗保护工作的情况。

 

    活动最后,“左海讲坛”还向所有观众特别赠送了端午节大礼包:精美粽子和心意卡,并献上了最诚挚的节日祝福,大家的脸上都乐开了花!

林则徐纪念馆版权所有 © 2019 林则徐纪念馆    闽ICP备13007429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469号       访问总量:329468    今日数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