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林则徐纪念馆 -> 研究 -> 学术成果
分享到:
过济宁抵北京——林则徐日记释读八
发布时间:2022-05-09浏览量:
     本文以林则徐《癸酉日记》嘉庆十八年四月初五日至五月初六日(1813年5月5日-6月4日)记载为释读内容。上文日记讲到了林则徐偕妻搭乘漕运粮船,北上晋京途中行至山东济宁。

四月初五日(5月5日),阴,黎明过天井闸,申刻过虎头湾通济闸,亥刻至大长沟,水稍浅,停舟于此。计行五十三里。

天井闸:又名“会源闸”,俗称“大闸口”,在济宁古城南门桥东侧、太白楼南侧的运河上,始建于唐代,现有遗址。

虎头湾通济闸:在今济宁市任城区安居街道火头湾村,通济闸是大运河济宁段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一个古老的船闸。当地又称中心闸、裹头湾、火头湾闸。

大长沟:现任城区长沟镇,原为运河畔古镇。

本日航行路线为:粮船出济宁城后向西南走如今称为“老运河”,途径西五里营、十里西村、东西街村、永东村、桥东村、火东村等至火头湾闸,现此段“老运河”河道逐渐淤塞狭窄,已失去通航能力。自火头湾至长沟镇水路河道现已消失殆尽,部分航道被改造纳入建国后新修的“梁济运河”范围。天井闸至火头湾闸距离三十里。

今日水路行约26公里。

 

火头湾通济闸旧址,桥面是建国后新修。图片来源“Acot一杯茶”博客,摄2014年秋

四月初六日(5月6日)晴,寅刻水长舟行,至寺前铺闸,午过闸,晚过南旺柳林闸,又过分水龙王庙,下水又至北旺柳林闸,无板,即过,三鼓抵开河闸前住。计行四十六里。

寺前铺闸:又名棠林闸,在今济宁市汶上县南旺镇寺前铺村,自长沟镇至寺前铺闸河道已消失殆尽。

南旺柳林闸:即柳林闸,也称南旺闸,在今汶上县南旺镇柳林闸村,现建有南旺枢纽遗址考古公园。此地是大运河海拔制高点,俗称“水脊”,是保障运河畅通的关键。

分水龙王庙:在今济宁市汶上县南旺镇,古运河与古小汶河交汇处,正对分水口,规模宏大。现有建筑群遗址。北旺柳林闸:即十里闸,在今南旺镇十里闸北村和南村之间。清朝该闸由柳林闸官兼管,两闸协同开闭。故林则徐称为北旺柳林闸,且经过时闸板已开。

开河闸:在今汶上县韩垓镇开河村。

自长沟镇至开河闸的古运河河道已废弃,如今只剩蜿蜒的干枯河床,依稀可辨这里曾是熙攘繁华的大运河。

今日水路行约23公里。

 

包括“寺前铺闸”在内的众多运河古闸已被列入京杭大运河遗址点

 

南旺分水龙王庙旧照

四月初七日(5月7日),晴,黎明过开河闸,至袁口闸,深刻过闸,风雨骤至,兼有冰雹,旋即开霁。亥刻至靳家口闸前住。计行三十里。

袁口闸:在今梁山县韩岗镇袁口村东侧,现有遗址。

靳家口闸:在今梁山县馆驿镇靳口村(现分为西靳口村和东靳口村)。

本日航行路线为:开河村、肖庄村、刘口村、侯口村、袁口村、郭场村、张坝口村、刘庄村、靳口村。此段河道现已废弃,河床也几近消失,只剩一些断断续续的沟渠。

今日水路行约16公里。

四月初八日(5月8日),晴,寅刻过靳口闸,巳刻至安山闸,午刻过。申刻至戴庙闸,酉刻过。亥刻过张秋,至荆门上闸。计行一百里。

安山闸:在今泰安市东平县商老庄乡大安山村,是运河济宁北段的重要节制闸,北邻东平湖(即梁山泊)。史载安山古镇“临河多楼”,是一个“粮食码头”。也是元明新开会通河“引汶绝济”北端起点,此河南抵济州河,林则徐所乘粮船即在该河通行,河道如今或淤塞或废弃或消失。

戴庙闸:在今东平县戴庙镇。

张秋:今聊城市阳谷县张秋镇,现有张秋运河古镇,属京杭运河著名商埠。此地设有荆门上下闸,上闸在上闸村,下闸在下闸村。

此段为运河东平段,靳口闸至安山闸航行路线为:靳口村、王思口、王仲口、常仲口、大安山村,此段河道消失,仅有部分河床痕迹。安山闸至戴庙闸河道原紧邻东平湖南岸大堤,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运河南堤新筑东平湖大堤,河道也完全没人东平湖中。戴庙镇至张秋之间,因1855年黄河改造到此,河道被淤塞,现已完全消失。张秋至荆门上闸河道现被部分取直,原河道弯曲淤塞。

今日水路行约50公里。

 

张秋荆门闸

四月初九日(5月9日),晴,刮风。寅刻过荆门上下二闸。巳刻至阿城闸,风势愈猛。酉刻过阿城上下二闸,夜至七级闸前住。计行三十八里。荆门阿城、七级皆有上下二闸,上闸俱系拦水板,舟到即放,下闸则须等候。

阿城上下二闸:在今阳谷县阿城镇。

七级上下二闸:在今阳谷县七级镇。

此段河道现被部分取直,原河道弯曲淤塞。

今日水路行约20公里。

四月初十日(5月10日),晴,因后帮船只搁浅,至酉刻始过七级闸,亥刻至周店闸前。仅行十四里。

周店闸:在今聊城市东昌府区凤凰街道周店村东侧。

此段河道现被部分取直,原河道弯曲淤塞,周店闸周围河床已消失。

今日水路行约8公里。

四月十一日(5月11日),晴,五鼓过周店闸,辰刻至李海务闸,午过闸,北风大,晚始抵东昌府,泊永通闸前。计行三十二里。

李海务闸:在今聊城市东昌府区李海务村,现有遗址。

东昌府:今山东省聊城市。

永通闸:在今聊城市东昌府区闸口。

粮船过周店闸沿今“运河”河道,经李海务闸北上聊城。

今日水路行约18公里

四月十二日(5月12日),晴,五鼓过永通闸,至永通新闸前泊。竟日密雨,闻前闸舟尚未过,故此处未启放。计行二十里。

永通新闸:即辛闸,明永乐年间修建的进水闸。在今聊城市东昌府区北城街道辛闸村。

今日水路行约11公里。

四月十三日(5月13日),阴,刮风。寅刻过永通新闸,巳刻至梁乡闸前住。计行二十一里。

梁乡闸:在今东昌府区梁水镇梁乡闸村。

永通新闸至梁水闸航道路线:沿今“小运河”航行,该河现已淤塞废弃,仅存有部分河床。该河流经:由辛闸村经官庄村西、碱场王村西、穿东梭村西梭村之间、小梭堤、蒿庄村北、梁水镇泊渡口西、朱湾村西,至梁乡闸村。

今日水路行约12公里。

四月十四日(5月14日)晴,寅刻过梁乡闸,辰刻至土桥闸前住。晚开闸,北风甚大,行数里即定碇。

土桥闸:在今梁水镇土闸村,现有遗址。

继续沿今“小运河”航行,该河流经:官厅村西、马庄北、郑屯村东、土闸村东。河道已消失,仅剩有河床痕迹。

停泊地点在魏湾镇一带。

今日水陆行约11公里。

四月十五日(5月15日),晴,寅刻行,巳刻至戴湾闸,即过。未刻至临清州,定更后过临清砖闸,此处水浅,等候起剥。

本日在戴湾镇驶入今“运河”河道向西北往临清市,今河道已被拓宽取直。

戴湾闸:在今聊城市临清市戴湾镇戴闸村。

临清州:在临清市。

临清砖闸:即临清闸,也称“砖闸”,当地俗称“二闸口”,明永乐年间修建,临清特有的城砖筑墩,正德年间砖闸改砌石堰。在今临清市青年街道二闸口桥位置。

停泊位置在临清市龙山公园西侧。

今日水路行约33公里。

 

“临清砖闸”遗址

四月十六日(5月16日),晴,海观察自京赴闽过此,早晨往其坐舟拜晤,即作家书一封,托其带回。午刻本周起剥毕,过板闸,晚过黄家浅泊。

海观察:海庆,正蓝旗满洲人,监生,新任福建汀漳龙道,正在赴任途中。其后署福建按察使,历任安徽按察使、河南布政使。

本日粮船起剥后,出临清州“头闸口”,驶入“卫运河”北上。1973年卫运河扩大治理后与原运河大体走向相同,但沿岸堤坝村落位置有变。

黄家浅:现邢台市临西县河西镇黄庄村。

今日水路行约4公里。

四月十七日(5月17日),晴,黎明行,巳刻至宝塔寺收剥,申刻过油坊,定更时过渡口,三鼓离武城县数里泊。

宝塔寺,今临清市先锋路街大桥村舍利宝塔,矗立运河东岸,“运河四大名塔”之一。

油坊: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油坊镇。

渡口:今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渡口驿乡,是运河古镇。

武城县:今德州市武城县老城镇,原是武城县治所。

今日水路行约39公里。

四月十八日(5月18日),晴,早晨至武城县外,因前舟换剥,在此暂泊。步行入城,观弦歌书院。未刻开舟,亥刻至甲马营泊。

弦歌书院:始建于元朝,书院名称来源于子游(孔子弟子)“弦歌之治”的佳话。

甲马营:今武城县甲马营镇甲马营村,时为运河军事重地。因河堤拓宽,原古村已毁,在现村落北一公里,

今日水路行约16公里。

四月十九日(5月19日),晴,早发,午刻至郑家口暂停,风暴骤起,申刻风歇,开舟行,戌刻泊三望。

郑家口:今故城县郑口镇,原名郑家口镇,现为故城县的县城驻地。

三望:古地名俗称,原运河在郑家口以东、古故城县城以西拐了三个大弯。光绪《故城县志》记载,船至此处可望见河东的武城苏家楼(该村现已消失),复行十里,船又到了原来的位置,苏家楼又进入视野之内,再十里,船又到了最初的位置附近,仍能望见苏家楼。故名“三望”。漕运总督杨锡绂:“我行发郑口,三望何萦纡。”咸丰初年河道变直,“三望”成为历史。今仍留有“三望”部分河床。

今日水路行约30公里。

 

“三望”地区河道大致走向

四月二十日(5月20日),晴,早发,申刻至故城县,暴风顶逆,勉行数里,定更泊。

故城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故城镇,原是故城县治所。

今日水路行约3公里。

四月二十一日(5月21日),晴,四鼓开行。巳刻过娘娘宫,河道极弯,亥刻至德州,近浮桥泊。

娘娘宫:在今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村,原有孝女祠,现建有四女寺风景区。粮船在此向北驶入今“南运河”,该河全程蜿蜒曲折,河道留存状况较好。

德州:今山东省德州市。

浮桥:即德州广川浮桥,是通行便民桥,修建于康熙年间,位置在今城区新湖街道桥口社区西侧运河上,现已废弃。据清朝常名扬《德州浮梁记》记载,广川浮桥为官渡口,车马行人在桥上通行。运河上漕粮船、客货船均在西关码头附近停泊,待等候的船只达到一定数量时浮桥开启,船只全部通过后再关闭。

此时林则徐所乘粮船停泊等待浮桥开启。

今日水路行约30公里。

 

“娘娘宫”以北蜿蜒曲折的南运河

四月二十二日(5月22日),晴,辰刻过德州浮桥,未刻至百草洼,遣于升赴景州为陈抑隅送家书。亥刻舟过桑园泊。

百草洼: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留智庙镇百草洼村。

景州: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时属直隶河间府。百草洼在景州正南20公里。福建侯官人葛长信(乾隆四十二年举人)在此担任景州知州。

于升:林则徐随从。

陈抑隅:林则徐母家姻亲,为景州知州葛长信幕宾。

桑园:今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桑园镇,在景州东南12公里。

今日水路行约44公里。

四月二十三日(5月23日),晴,早发。巳刻陈抑隅从景州来舟晤谈,留早饭,未刻别去。舟过安陵,戌刻至十五里口泊。

安陵:今景县安陵镇。

十五里口:今景县刘集乡十五里口村。

今日水路行约24公里。

四月二十四日(5月24日),阴,刮大风,舟不得行。

四月二十五日(5月25日),晴,上半日刮风,午后风定,过连儿窝,晚过戈家坟泊。

连儿窝:今沧州市东光县连镇镇,古名连窝镇,是运河古镇,粮棉油集散中心。

戈家坟:今衡水市阜城县码头镇戈家坟村。

今日水路行约15公里。

四月二十六日(5月26日),晴,早发,巳刻过东光县,戌刻至泊头略停。

东光县: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

泊头:今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原交河县泊头镇。

今日水路行约40公里。

四月二十七日(5月27日),晴,子刻开行,辰刻过薛家窝,风颇利。午刻过砖河,酉刻过沧州,夜过朱家陵住。

薛家窝:今沧州市南皮县冯家口镇薛家窝村。

砖河:今沧州市运河区西南陈屯镇砖河村,此处运河渡口用砖砌成(已废),遂称砖河。

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

朱家陵:具体位置不明,应在沧州城北。

今日水路行约68公里。

四月二十八日(5月28日),晴,五鼓开行,巳刻过兴济,风利。午过青县,未刻过流河,亥刻至邓村屯,风色转逆,遂泊。

兴济:今沧州市沧县兴济镇。

青县:今沧州市青县。

流河:今青县流河镇。

邓村屯:具体位置不明,应在天津市静海区双塘镇一带。

今日水路行约83公里。

四月二十九日(5月29日),晴,黎明开行,巳刻过静海县,晚至杨柳青泊。

静海县:今天津市静海区静海镇。

杨柳青:今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古镇。

今日水路行约43公里。

五月初一日(5月30日),晴,四鼓开行,卯刻至天津稍停,入城游玩。午开舟,戌刻泊南仓前,始回船。

天津:今天津市。粮船经南运河驶入天津,在“天子津渡”(即今天津眼附近)由海河驶入北运河。

南仓:位于今天津北辰区天穆镇,是漕粮转运码头和储粮重地。

今日水路行约29公里。

五月初二日(5月31日),阴,舟仍泊。

五月初三日(6月1日),晴。

五月初四日(6月2日),晴,舍舟就陆,早晨在南仓登车□刻蒲口饘,申刻抵蔡村宿。计行七十里。

本年春夏之交天气熯旱,直隶缺雨,北运河水浅致漕运粮船停滞,林则徐改乘马车走陆路赴京。从林则徐日记对天气的记载也可看出,华北地区降雨较少。连年干旱也是酿成天理教起义的原因之一。

蒲口:今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上蒲口村,原名蒲沟,又名蒲口。林则徐在此吃早饭。

蔡村:今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

今日陆路行约35公里。

五月初五日(6月3日),晴,黎明开车,巳刻河西务饘。酉刻抵张家湾宿,计行九十五里。

河西务:今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

张家湾:今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

今日陆路行约50公里。

五月初六日(6月4日),五鼓自张家湾起行,卯刻至都城广渠门,此处行李有税,需索半日,始得驱车入城。申刻到莆阳会馆卸车,与郑象峰同住。遣人向提塘取信,得家书六封、张兰渚中丞书一封。

莆阳会馆:在北京西城区高家寨一带。是福建莆田人士在北京的会馆,为了便利进京赶考的同乡举人们在这里读书、备考。该会馆在光绪初年倾圯,后在贾家胡同另建了新馆。

郑象峰:1776-1823,福建侯官人,是林则徐的堂妹夫、知己,此时在京任缮写,居住在莆阳会馆。

提塘:提塘官,是各省派驻京城递送中央各部院与各省之间往来公文的官员。主要职责有:刊发邸报;递送公文及部分官员印信;其他特殊的递送。

张兰渚中丞:福建巡抚张师诚。

今日陆路行约31公里。

1812年11月28日,林则徐偕妻郑淑卿在福州洪山桥启程,至1813年6月4日,终于抵达了北京莆阳会馆(旧),总历时189天,水陆行程总计约2639公里。沧海桑田,如今的高速网和高铁网,让福州至北京的距离缩短至1900公里,飞机两三小时、高铁八九小时即可抵达。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 李琪

林则徐纪念馆版权所有 © 2019 林则徐纪念馆    闽ICP备13007429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469号       访问总量:329468    今日数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