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林则徐纪念馆 -> 研究 -> 左海讲坛
分享到: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第120期“左海讲坛”《领略大美书法,弘扬中华文化——关于书法的几个问题》精彩回顾
发布时间:2023-03-13浏览量: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历经几千年传承与发展,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瑰宝,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为进一步感受书法之美,领略传统文化魅力,3月11日,由福州市文物局主办、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承办的“左海讲坛”第120期——《领略大美书法,弘扬中华文化——关于书法的几个问题》成功举办。讲座特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陈吉,介绍中国书法发展演变的历史,带领听众一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汉字书法的永恒魅力。

陈吉

陈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和旅游部美术书法专业高级职称评委,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评审专家。第四届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美术书法专业委员会主任,“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组织指导委员会主任,福建省政府主办“福建艺术节”美术书法作品奖总评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等院校客座教授,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师。

讲座现场

讲座开始,陈吉副会长以中国书法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为切入点,通过视频带领听众们领略作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的书法的风采。接着,陈副会长围绕“中国书法发展演变”“书法作品欣赏”“书法作品传承创新”“书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书法与健康”五个方面,并结合自己的书法体会,为听众娓娓道到来中国书法历史及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陈副会长介绍中国书法的发展演变从“浑厚朴茂、炫漫多姿”的大篆、“均匀齐整、圆转流畅”的小篆开始,经“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隶书,到“抑扬顿挫、变化多姿”的草书,再到“趋于简化、横平竖直”的楷书,加上“行云流水、飘逸易识”的行书,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了三千多年,孕育了五种书体,占有独特的艺术地位,也浓厚了中华文化的底蕴。

讲座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

陈副会长指出,好的书法作品要让人看得懂、觉得美。书法欣赏可通过“形式”“法度”“寄情”三个维度,不仅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点画、章法的精巧,而是要看作者的精神、胸襟、气质修养,是通过书法作品与书法家“对话,交流”,悟得书法之“出法”“意境”“气质”之妙理。同时,陈副会长强调书法艺术需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才有生命力,还特别介绍宋徽宗(赵佶)和伊秉绶书法,宋徽宗酷爱书法,杂揉众家,取众所长又独出己意,创造出“瘦金体”;伊秉绶的隶书也独具个性,没有“蚕头燕尾”的特点,善用浓墨,墨色柔润,笔划光洁精到,形成了自己严而不刻板,凝重而有韵致,夸张而合情理的隶书风格。

与听众合影

最后,陈副会长认为书法艺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深受大众的喜爱,可以传承文化、传世增值、装饰空间、馈赠友人,还可以养生、延年益寿。陈副会长生动细致的讲解,获得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讲座结束后不少书法爱好者意犹未尽,纷纷与陈副会长深度交流书法心得。

林则徐纪念馆版权所有 © 2019 林则徐纪念馆    闽ICP备13007429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469号       访问总量:329465    今日数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