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1月22日下午,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第135期“文化讲堂(道德讲堂)”《“愿做萤火虫的那束光”——全国乐于助人模范侯长亮》在多媒体厅举行,全馆干部职工参加学习。
道德讲堂现场
“解读家风家训”环节,宣讲员讲述了邓拓的家风。邓拓,福州郊区竹屿村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书画收藏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并主编理论刊物《前线》。
宣讲员讲述邓拓家风
“少年执笔复从戎,不为虚名不为功,独念万众梯航苦,欲看坦荡九州同”,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从狱中出来的邓拓给双亲写下这首诗后,就直奔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始他一生为之奋斗且激情四溢的“战史编成三千页”的新闻报业生涯。回首邓拓的一生,铁骨铮铮、笔戎挞伐、清正不阿,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章。他的思想和精神都蕴藏在他的文字里。通过品读他的文字,可以学到他为人为官的精髓,尤其是那本几经颠簸、悉心保存下来的《邓氏家乘》手抄本,字字句句都传递着邓家的优秀品格和良好家风。
宣讲员讲述道德模范侯长亮事迹
本期“学习道德模范”环节,宣讲员讲述了侯长亮的事迹。侯长亮,中共党员,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黄桥镇四合村村民。大学毕业后,在偏远山村义务支教11年,为山村的孩子送去爱和教育,给他们带来走出大山的希望。曾获得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湖南好人等荣誉。
2011年6月,侯长亮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形式,先后在广西河池市的尤齐小学、贵州毕节的鸡坡小学、云南昭通的向阳小学教学。面对条件艰苦,学生的辍学率高,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教育,侯长亮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在家访,还经常和学生家长一起干农活,通过教孩子唱歌、绘画,想尽办法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随着国家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深入实施,辍学的学生明显减少,他开始有精力潜心研究怎么当老师,并学着把孩子们上学的场景拍成视频发到网上,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直到2022年,因所在的向阳小学撤校并点,侯长亮夫妇才结束多年的支教生活回到了家乡。侯长亮常对昔日的学生们说:“老师的这一次离开,可能会很久很久,但是那份与同学们与山村教育的情,浓烈如初。”回到家乡后,侯长亮试水直播带货,帮助附近村民销售土特产;加入志愿者队伍,协助当地搞好基层治理;分享支教经历,广泛传播正能量;谋划乡村教育帮扶举措,酝酿新的发展。
在学习侯长亮的先进事迹后,我馆员工发表了心灵感悟:侯长亮作为当代大学生,没有向往大城市的发展,而是扎根偏远乡村教育事业,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乡村孩子们的学业倾尽所有,这一待就是十来年。他用爱教学,竭力帮助偏远学校建设发展,使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品味国学经典环节
“品味国学经典”环节中,大家对被称为“亚圣”的孟子有更深入的了解。孟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说嫡派传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生活的时代,各国诸侯都在设法保护自己,扩张势力,最盛行的学术是法家、兵家和纵横家。面对诸侯之间非正义的战争,孟子怀着救民于水火的美好愿望,肩负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诸多弟子周游列国,推行仁政,曾游说于魏、齐、宋、滕、鲁等国。孟子著有《孟子》一书传世,此书记述了他一生的主要言论,活动及其思想学说,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他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经历代学者的推崇,孟子逐步确立了儒学嫡系传人的地位,被尊称为“亚圣”,即仅次于孔子之意。
品鉴美文好书环节
此次“品鉴美文好书”环节,全馆员工一同鉴赏了《人类的居所——卫星眼中的地球》。此书汇集了197幅卫星图像,即使于地球上空数千米处拍摄,从亚马逊的森林砍伐模式,到南极洲企鹅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微小的细节仍在这些图像中被逐一揭示,可以从空中了解很多事情。作为地球的使用者,爱护地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支持开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活动。
倡导文明新风——“文明旅游”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最美的名片。在“倡导文明新风”环节,全馆员工共同观看了文明旅游的视频,进一步深化文明旅游行动,提倡自觉遵守文明旅游规范。文明需要有力引领,文明更需要广泛传播,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文明使者,让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成为一种习惯,共创文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