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月26日下午,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第136期“文化讲堂(道德讲堂)”《随时准备奔赴下一场救援”——见义勇为模范陈素珍》在多媒体厅举行,全馆干部职工参加学习。
道德讲堂现场
“解读家风家训”环节,宣讲员讲述了王德完的家风。王德完,字子醇,号希泉,广安州(今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高中进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因他忠于职守,政绩显著,后又担任兵科给事中、户部侍郎等职。良好的品行修养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王氏家族有家规二十四字——“勤耕苦读,俭省修身;仁爱廉洁,直勇贞诚;忠孝传家,勿堕家声。”如今王家后人依然活跃在各个领域,以先祖的传世家风为行事准则,从政的牢记清正为民,经商的不忘诚字为先,始终做到团结族人,亲睦友邻,奉献社会。
宣讲员讲述道德模范陈素珍事迹
本期“学习道德模范”环节,宣讲员讲述了陈素珍的事迹。,女,1964年出生,厦门人,中共党员,现为厦门市蓝天救援队队长。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好人榜2015(见义勇为)、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第四届福建省道德模范、第五届厦门市道德模范等殊荣。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陈素珍怀着对生命的珍惜和敬畏,毅然前往。怀着对“如何守护生命”的思考,她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组建起厦门蓝天救援队,立志为受助者“拨云见日、带去晴天”。十多年来,她带领厦门蓝天救援队积极投入青海玉树地震、四川芦山地震、福建泰宁泥石流和尼泊尔地震等国内外救灾救援工作,救助受灾受困人员上千人次。2019年底,陈素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说:“在救援现场,我看到了党员最真实的样子。情系人民、造福于民,我愿意加入党员行列,为大家的幸福挥洒我的汗水与心力。”
在学习陈素珍的先进事迹后,我馆员工发表了心灵感悟:“生命的意义就是存在,存在的意义在于责任。”,“蓝天”救助的不仅仅是人,更是一条条生命,它肩负着让更多的生命有“重生”的希望。究竟出过多少任务,攀过多少山崖,救过多少生命,“蓝天”自己也不知道,他们只知道,哪里需要救助,“蓝天”就去哪里。
品味国学经典环节
“品味国学经典”环节中,大家对古诗中的“杨花”和“柳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古诗中所述,“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在古人的植物学范畴内,“杨”可以指称好几种植物,首先指“蒲柳”,生长于水边,茎干呈红色,可做箭杆。与此不同,“柳”通常只用来指称柳属植物,强调其叶片狭长、枝条细软的特点。总体而言,古诗词中的“杨花”“柳花”“杨絮”“柳絮”通常都指柳絮,“柳花”有时也指柳属植物鹅黄色的柔荑花序,需要根据诗歌情境具体判断。
品鉴美文好书环节
此次“品鉴美文好书”环节,全馆员工一同鉴赏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文物背后的家国故事》,是一本讲述红色文物故事的书籍。作者是一名记者,他凭着对党、国家和英雄的热爱,凭着记者的职业敏感,在采访和调研过程中,从各地博物馆、纪念馆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物,通过文物背后的故事,展现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的事业接续奋斗、跨越百年的壮阔历程。
在“倡导文明新风”环节,全馆员工共同观看“廉洁警示教育”视频。“小节不保,大节必失”,警示片汇总以反面典型案件为镜戒,进一步坚定大家的政治自觉,坚定理想信念,扛起政治责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加强自身作风建设,自觉抵制歪风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