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国曾是中国东南一带势力最强的王国之一,其承主导力量,独立推进祖国东南地区的历史进程,谱写了福建璀璨夺目的史迹篇章。为探索闽越文明,感受考古魅力,4月20日,由福州市文物局主办、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承办的“左海讲坛”第133期——《闽越考古与发现》成功举办,讲座特邀福建博物院副院长楼建龙,生动讲述尘封千年的闽越传奇。
楼建龙
楼建龙,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文博研究馆员。福建博物院副院长兼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馆长。研究方向主要为文物保护、考古等。
讲座现场
讲座中,楼副院长以考古视角,围绕“闽之有源”“闽越溯源”“闽越考古”“城村汉城遗址复原研究”四个方面,通过大量的考古成果,讲述闽越国在福建全域特别是闽江下游福州与上游武夷山之间“二王二都”的社会演变,揭示了“南方山地类型”的王城格局,验证闽越文明即福建地区开启“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实证材料。
楼副院长结合地貌特征,介绍了福建省最早于闽西及闽南沿海地区发现人类活动史迹,而闽江流域成为福建最早文明的发端。闽越国的考古发现,是史前福建“古闽→七闽→闽越→山越”多元文明融合与多民族国家统一进程的重要见证。先秦时期,福州成为闽越族的势力范围。至战国后期,越王勾践的后裔统领闽越。秦末,无诸、摇率闽越族跟随鄱阳令吴芮,从诸侯灭秦。楚汉之争叠起,无诸、摇率闽越族人佐汉,最终灭楚。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其间,楼副院长通过大量考古研究资料,展示了福州城内与武夷山城村汉城的闽越遗迹。对于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的复原,楼副院长指出,自1958年首次考古发现以来,国家对城村汉城遗址进行了重点保护与审慎修复,遵循真实性原则、文献及考古依据性原则、动态性原则,使得“城外有廓、郭外有郊野”的汉代南方诸侯王城址的总体面貌逐渐清晰。
“考古论今,守正创新。”楼副院长强调,考古是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更好地展示中华文明风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讲座结束后,意犹未尽的热情观众纷纷上前与楼副院长讨论交流。